PRODUCTS CENTER
電導率測試儀測量精度主要受電極、溫度、校準、樣品本身四大類因素影響。



電極是直接與樣品接觸的關鍵部件,其狀態直接決定測量基礎。
(1)電極常數準確性:電極常數(J)是計算電導率的核心參數,若電極常數本身標定錯誤或長期使用后發生偏移,會直接導致測量結果成比例偏差。
(2)電極污染與老化:樣品中的雜質、污垢附著在電極表面,或電極材質(如鉑黑)磨損、脫落,會改變電極實際的有效面積和間距,導致電阻測量不準。
(3)極化效應:若儀器采用的交流信號頻率不當或強度不足,會使電極表面產生極化現象,形成附加電阻,干擾真實電阻的測量,尤其在測量高濃度電解質溶液時更明顯。
溫度是電導率測量中最關鍵的環境變量,因為溶液電導率隨溫度變化顯著。
(1)溫度系數差異:不同溶液的電導率溫度系數不同(如多數電解質溶液溫度每升高 1℃,電導率約增加 2%-4%)。若儀器的自動溫度補償(ATC)功能未開啟,或補償時選用的溫度系數與樣品不匹配,會導致結果偏差。
(2)溫度測量滯后:溫度傳感器響應速度慢,或樣品溫度分布不均(如局部受熱、散熱),會使儀器檢測到的溫度與溶液實際溫度不一致,補償計算自然失真。
儀器的校準狀態和硬件性能決定了測量的基準準確性。
(1)校準有效性:未定期校準、校準用的標準溶液濃度錯誤,或校準操作不規范(如未清洗電極、未恒溫),會使儀器的測量基準出現偏差,后續所有測量均受影響。
(2)儀器硬件精度:信號發生器產生的交流信號不穩定、信號處理電路的放大倍數漂移、微處理器計算誤差等儀器自身硬件問題,會直接降低測量精度。
樣品特性和操作規范性會引入額外誤差。
(1)樣品狀態:樣品中存在氣泡、懸浮物,或正在發生化學反應(如離子濃度變化、pH 變化),會導致溶液電阻不穩定,使測量值波動。
(2)操作規范度:電極插入深度不足、未充分攪拌使溶液均勻,或測量時間過短(儀器未達到穩定讀數),都會導致單次測量結果不準確。
0531-62335477





